春日餐桌的“野”味:国内常见野菜大盘点之紫苏
19. 紫苏
- 别名:桂荏、赤苏、青苏、野苏、苏麻、苏草、香荽、鸡苏等。
- 主要分布区域:
- 世界分布: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地带以及中国中南部地区,现主要分布于中国、不丹、日本、朝鲜、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南半岛等地区。
- 中国分布:全国各地广泛栽培,主要栽培于陕西、湖北、浙江、四川、安徽、辽宁、山东、福建等省份。
- 挖野菜月份:农历 5 至 6 月较为适宜,南方也可在 7-8 月,北方 8-9 月枝叶茂盛时收割。
- 生长地点:适应性很强,常生长于房前屋后、水沟边、树荫下、山地、路旁、村边或荒地等,也有大量人工栽培。
- 基本介绍: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直立型草本植物,有特殊经济价值,是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。紫苏全草可蒸馏出紫苏油,种子可榨出苏子油。
- 外貌形状:
- 茎:高 0.3-2 米,绿色或紫色,钝四棱形,具四槽,密被长柔毛。
- 叶:对生,叶片阔卵形或圆形,长 7-13 厘米,宽 4.5-10 厘米,先端短尖或突尖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,膜质或草质,两面绿色或紫色,或仅下面紫色,上面被疏柔毛,下面被贴生柔毛,侧脉 7-8 对。叶柄长 3-5 厘米,背腹扁平,密被长柔毛。
- 花:轮伞花序 2 花,组成长 1.5-15 厘米、密被长柔毛、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。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,长宽约 4 毫米,先端具短尖,外被红褐色腺点,无毛,边缘膜质。花萼钟形,10 脉,长约 3 毫米。花冠白色至紫红色,长 3-4 毫米,外面略被微柔毛,内面在下唇片基部略被微柔毛。
- 果实:小坚果近球形,灰褐色,直径约 1.5 毫米,具网纹。
- 味道:具有特异的芳香,味道辛香,有微微的辛辣感。
- 做法吃法:
- 直接生食:可将紫苏嫩叶洗净后直接蘸酱吃,口感鲜嫩,香味浓郁。
- 凉拌:与黄瓜、豆芽等一起凉拌,增添独特风味。
- 做汤:如紫苏鸡蛋汤、紫苏海鲜汤等,使汤味道更鲜美。
- 配菜:常用于搭配鱼类、肉类等食材烹饪,如紫苏叶蒸鱼、紫苏叶炖鸡、紫苏炒田螺等,可去腥增香。
- 茶饮:将紫苏叶洗净后用开水冲泡,或与其他茶叶搭配制成茶饮。
- 制作酱料:可将紫苏叶切碎加入到酱料中,制作紫苏酱,用于涂抹面包等。
- 功效:
- 药用功效:性温,具有解表散寒、行气和胃、止咳平喘、祛痰、止血、抗诱变、抗微生物等作用,能用于治疗风寒感冒、咳嗽呕恶、妊娠呕吐、鱼蟹中毒等。
- 保健功效:能促进消化液分泌,增强肠胃蠕动,还具有抗氧化、预防衰老的作用,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。
- 用途:
- 食用用途:是一种常见的调味蔬菜,可用于制作各种菜肴、饮品等。
- 药用用途:全草可入药,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,还可用于制作中成药。
- 工业用途:紫苏油可用于化妆品、香料等工业生产。
- 观赏用途:可种植于庭院、花坛中,有一定观赏价值。
- 注意事项:
- 特殊人群:表虚自汗者不宜应用;风热外感、温病初起以及胃热火升等温热证者不宜使用;脾虚滑泄者,如纳差运化无力、大便溏薄或滑泄无度、气短疲乏、脉虚细、舌质淡、苔薄白等症者应慎用。
- 食物搭配:紫苏忌与鲤鱼同食。
- 用量:食用或药用都应注意适量,过量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。
创建时间:2025-03-18 16:54